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纳米正硅酸锂的合成、表征及CO2吸附性能研究
王平平,刘 丹,杨丽霞,张 鹏,刘成伟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8, 31 (5): 11-16.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8.05.002
摘要528)   HTML    PDF (2170KB)(363)    收藏
利用沉淀法合成纳米级高温CO 2吸附剂,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吸附性能研究。发现该吸附剂颗粒小而均匀,导致焙烧温度和脱附温度均显著降低,从而大大降低过程能耗。在低体积分数CO 2(12.5%)气氛中采用热重法进行动态循环实验,5 min后CO 2吸附容量可达17.8%。且利用双指数模型对吸附剂不同温度的静态吸附曲线进行拟合,发现纳米级吸附剂有利于体相Li向外层扩散。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合成纳米吸附剂,吸附速度快,在流化床变温吸附工艺中对工业烟气的大规模捕集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C u O - Z n O - C e O 2 / A l 2O 3 催化剂的催化及表征
牟川川, 刘道胜, 贾秀峰, 桂建舟, 刘 丹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5, 28 (5): 17-19.   DOI: 10.3969/j.issn.1006-396X.2015.05.004
摘要399)      PDF (1785KB)(275)    收藏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工艺的 C u O - Z n O - C e O 2 / A l 2O 3 催化剂, 采用 X射线衍射 ( XR D)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并以实验室配置的苯酚溶液为目标污染物, 考察了C u O - Z n O - C e O 2 / A l 2O 3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 C e的加入有提高催化剂体系分散度的作用; 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 C u、 Z n、 C e分别以 C u O、 Z n O、 C e O 2的形式存在, 并成功负载于载体 A l 2O3; 对于初始质量浓度为9 0 0m g / L的实验室配置苯酚溶液, 在反应温度为1 8 0℃, 压力为4MP a, 搅拌速度为3 0 0r /m i n, 催化剂加入量为0. 1g /( 1 0 0mL) , 反应时间3 0m i n时, 化学需氧量( COD) 去除率达到9 5%。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酸性离子液体[(CH2) 4SO3HMIm]TSO 在噻吩类氧化脱硫中的应用
王 利, 吴晓军, 桂建舟*,刘 丹, 朱香芹, 宋丽娟, 孙兆林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08, 21 (3): 29-31.  
摘要449)      PDF (1779KB)(285)    收藏
在没有任何有机溶剂和卤素的条件下,以质量分数30% 的H2O2 为氧化剂,Na2WO4·2H2O 为催 化剂,在酸性离子液体[(CH2) 4SO3HMIm]TSO 中,将柴油中的噻吩硫氧化为砜类物质,并通过离子液体将其萃取, 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离子液体用量等因素对氧化脱硫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3mL油样(含 硫质量分数为500μg/g),n(离子液体)/n(Na2WO4·2H2O)=40∶1,0.7mL双氧水,333K ,2h,脱硫率为97. 4%。反应结束后,通过简单的倾倒将油样和催化剂分离,重复使用4次,其催化活性基本不变。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